「第一次找居家照護 要注意哪些重點呢?」家中長輩年紀大了,由於身體機能逐漸下降,加上慢性病或其他病痛帶來許多不便,生活上往往需要旁人的協助。或是家人因故住院治療後,常需要一段療養恢復期,居家照護上若因其他人無法分身照顧,也困擾不少家庭。「居家照護」在高齡社會中,已成為很重要的事項,多數人第一次碰到這類需求時,往往手足無措,不知道該如何求助?或向誰諮詢?臺灣第一家居家照護第三方預約平台「優照護」建議,選擇居家照護服務可先從以下六個面向來著手:
一、找政府補貼的服務?還是私人機構協助?
政府近年來在政策上,已建立不少家庭照顧的福利,讓許多家庭受惠,只要有需求向相關單位提出申請,就可以免費使用,或獲得一定比例的補貼。不過因為資源有限,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才適用,另外,因為申請需要相關單位的評估核可,也會需要一定的等待時間。而私人機構的服務,主要考量的是費用問題,但不會有條件上的限制,而且最快在申請的隔天,照護人員就能到家中協助。
二、長期還是中短期?本國籍還是外國籍的照護人員?
居家照護的需求往往因時間長短,有很大的差異,例如像中風、失智等狀況通常需要持續一年以上的照顧,而出院術後恢復,則從幾天到兩、三個月不等。長期照顧由於考慮經濟負擔,許多人會雇用外籍看護工,中短期則找時間彈性較大的本國籍照服員較多。但雇用外籍看護工需通過巴氏量表或其他標準的檢測,並非所有人都適用,而且從申請到人員開始服務,往往需要三個月左右的等待,中間的的空窗期,仍會需要中短期的照護來填補。
三、計費方式
長期雇用外籍看護工大都採月薪來給付,除此之外,若要求休假時間服務,需要額外付加班費。本國籍照服員的收費方式較有彈性,除了包月制,還可以天/半天或以時計費,有些派遣的私人機構會要求簽約,而像目前興起的網路預約平台,大都以時計費,可完全按照個別需求的時間來服務。除了時間長短影響費用多寡,專業性也是造成差異的因素之一,外籍看護工雖然費用低廉,但大都未受過專業照護訓練,像是移位的技巧不足,雙方都有可能受傷,失智的照護更需要有足夠的訓練,才不會引起許多衍生問題,甚至造成像外籍看護工逃跑的事故。
四、居家照護的工作範圍
許多家庭不管雇用外籍看護工,或是本國籍的照服員,往往分不清照護工作與家事服務有所不同,把家中大小事一股腦兒都交代下去,而造成一些糾紛或不愉快。事實上,居家照顧並非無所不包,最基本的原則是,以跟患者或被照顧者有關的事項為範圍,包括:協助或維護行走安全、洗澡、協助如廁、大小便處理、更換尿布、更衣、協助上下床及移位、翻身拍背、被動關節運動、陪同外出散步、陪同回診等等,其他的家事,如備餐、清潔衣物、房間整潔等,都以被照顧的家人為限。要求正常範圍以外的工作,不僅造成雙方困擾,若被外籍看護工投訴,甚至會遭到政府罰款。
五、與患者或長輩的事先溝通
有不少人會排拒被陌生人,最好事前能知道照顧人員的背景及長相,包括擅長的語言等,像網路預約平台可以先看照片,讓長輩自己挑選,也會有助於化解一些疑慮。另外,有的長輩因為節儉成性,不希望花錢請人照顧,有的家人在不得已的狀況,只好託稱是找朋友來幫忙。另外,長輩的個人習慣或禁忌也應事前多了解,什麼事情需要協助,什麼地方不該碰,都可以記錄下來給照護人員備忘。
六、與照護人員的溝通
照護人員的事前溝通很重要,需要協助什麼,哪些細節需要注意,例如用藥的時間、份量,起居時間等,尤其是長輩的喜好或禁忌等,都應盡量說明,像備餐的口味、不吃的東西、不該提的事物或話題、愛看的節目等等。還有家中環境的介紹,對方可以活動的範圍,家中器具使用的方式,能表列下來供對方參考,會讓照護過程更加順利。另外,一定要提供照護人員緊急聯絡的方式,以及兩個以上的聯絡人,若有工作態度上的要求,例如嚴禁遲到早退或是處理私人事情,也應事前說清楚。
其實,像第三方預約平台優照護,在預約時就可透過網路先跟照護人員溝通,除了讓案家了解對方,及說明需求,也提供被照顧者資料讓對方評估,是否有能力照顧,像有的患者體型較大,若是嬌小的照顧者無力協助,就可另尋合適者來代替,減少不適應的換人困擾。
留言列表